【柳州日报】产教共兴 融合共生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工作综述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4-07-01 11:25  
| 作者:
朱柳融

柳州日报2024-06-2902版
今天,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的21岁学生杨胜禹从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柳职大”)毕业了,他并没有求职焦虑。原来他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抢招”——接到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一毕业便无缝入职。究其原因,除了其本人足够努力和优秀之外,学校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功不可没。
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如同严丝合缝的榫卯,产教融合早已融入该校骨血之中,走出了一条柳职大特色产教融合之路,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柳职大特色的产教融合是什么样的?
先看两个数字:90%,92.6%。
这两个数字分别代表着学校90%以上的专业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学校专业结构与柳州产业发展契合度超过92.6%。
“学校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结合地方特色,重点建设智能装备技术、敏捷制造技术、汽车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四大专业群。”该校教务处处长黎华介绍,学校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达到100%。
此外,该校还搭建了“一个全国龙头企业、一个地方龙头企业、若干中小微企业”组成的“1+1+N”校企合作架构,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柳州螺蛳粉等7个产业学院,构建“政行企校”多方联动机制,搭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
通过一个个专业群、协同育人平台,学校的产教融合特色不断凸显。该校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31%,连续23年荣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柳职大特色的产教融合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该校毕业生,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丘柳滨正是答案之一。柳职大让作为“出题者”的企业进校参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问题作答。
目前,该校与相关企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开发教材、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共享、互兼互聘”机制,设立“国家技能大师协作区”,打造“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领军校企混编师资团队,聘请30名工匠及技能大师担任产业导师。
此外,柳职大还将具备真才实学的教师派驻至企业“真刀真枪”地上岗工作,从中汲取货真价实的经验,在育人育才方面探索真知灼见。
“下学期我将带着从企业学到的宝贵经验,重返校园教书育人。”2024年6月27日,柳职大的温俊霞博士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派驻工作结束了。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她结合企业实际,通过研究提升了高强钢结构的焊接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推动中厚板高强钢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企业好评。“这段经历让我更明白以后怎么去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温俊霞说。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柳职大通过分类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应用创新工程、促进技术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深化科教融汇,赋能产业升级创新。
柳职大特色的产教融合能开出什么样的花?
“依托广西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们学校牵头组建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是首批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也是目前广西唯一一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该校校企合作处处长何志忠说,这个“唯一”正是柳职大特色的产教融合最新开出的花。
从2023年12月28日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揭牌以来,虽然只有半年时间,该联合体却拔节生长,得到多方好评,助力柳州高质量发展。
量变滴水穿石,质变开花结果。如今,柳职大特色的产教融合培育的花朵已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埃及等多个国家绽放,服务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为柳州向海图强、开放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回首望,再出发。产教融合将为柳职大职业教育本科办学提供“强引擎”。